不创新只跟跑 建设不了“优质校”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9-26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教育部《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15—2018年)》中提出,2018年年底前建设200所左右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。目前,湖南、广东、浙江等省已选出省级层面“优质校”的建设名单。如何创建国家层面的“优质校”,成为高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。

    笔者认为,“优质校”建设应聚焦“新职教”,用新理念、新结构、新模式、新抓手、新需求、新质量、新体系、新目标,最终实现职教的新生态。

    具体而言,就是要树立面向产业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产教融合型、智慧型、创新型职教新理念;构建适应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产业、新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新结构,既要有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,如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信息技术、环境保护、机器人、云计算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,也要有传统职教专业的升级改造;积极探索供给侧改革,实施职业教育教书育人、科研育人、实践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、文化育人、组织育人、协同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;以信息化智慧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、产教融合、工匠精神、治理现代化、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两栖发展等作为职教新抓手;要服务“一带一路”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地方经济发展等新需求;引进国际标准——悉尼协议,参加世界技能大赛,招收国外职教留学生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新质量;重塑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专科、本科、硕士、博士职教新体系;把培养多元化、创新型具有可持续竞争力,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未来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,即“现代鲁班”和“大国工匠”,作为职教新目标。

    “优质校”是国家示范(骨干)高职校的“升级版”,是标杆校、领先校。如果只是照搬其他优质高职建设经验,不“首吃螃蟹”,不创新,建设不了“优质校”。“优质校”是扶优扶强,其创建必须强化特色和领先的要素,在体制与机制、结构与形态、管理与服务、教育与教学、技术与技能等方面发挥优势,形成把优势转化为特色,错位发展、竞争发展、特色发展的职教新生态。

    (作者李焦明,系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授)